在高超聲速飛行器、航天器再入大氣層等場景下,飛行器表面會因與空氣劇烈摩擦和壓縮而產生高達數千攝氏度的氣動加熱,形成復雜的瞬態熱環境。準確測量這一關鍵參數——表面熱流密度,是驗證熱防護系統(TPS)設計、保障飛行安全的核心。圓箔式熱流傳感器憑借其較好的性能,成為監測高速飛行器表面熱環境的“火眼金睛”。
一、為何選擇圓箔式傳感器?
高速飛行環境對傳感器提出了嚴苛要求:極快的響應速度、高靈敏度、優異的耐高溫和抗沖擊能力。圓箔式傳感器契合這些需求。其核心是一個極薄(通常僅幾十微米)的金屬圓箔(如康銅),兩側通過微小熱阻材料與熱沉體連接。當高溫氣流沖擊傳感器表面時,熱量迅速傳導至圓箔,導致其溫度瞬間升高。由于圓箔熱容極小,能實現毫秒級甚至微秒級的超快響應,精準捕捉劇烈變化的瞬態熱流。

二、監測原理與工作過程
傳感器基于一維瞬態導熱原理工作。在氣動加熱的瞬間,熱量從傳感器受熱面快速向內部熱沉傳遞。圓箔的溫度變化率(dT/dt)與表面熱流密度(q)成正比。通過在圓箔上精密布置的熱電偶(通常為薄膜熱電偶),可以實時、高頻率地測量圓箔的溫升速率。結合傳感器預先標定的熱響應系數(G值,單位為W/(m²·K/s)或V/(m²·K/s)),即可通過公式q=G*(dT/dt)精確計算出表面的瞬時熱流密度。
三、在高速飛行中的應用與挑戰
在風洞試驗或飛行測試中,多個圓箔式傳感器被陣列式地嵌入或粘貼在飛行器關鍵部位(如鼻錐、前緣、翼面)的表面。它們如同“神經末梢”,實時將各點的熱流數據傳回,構建出完整的表面熱流分布云圖。這為:
驗證氣動熱力學模型提供了較直接的實驗數據。
評估熱防護材料(如陶瓷瓦、碳碳復合材料)在真實熱載荷下的性能。
優化飛行器外形設計,減少局部熱集中。
確保飛行器結構安全,防止過熱失效。
然而,傳感器本身也面臨高溫、高熱流、高動壓的嚴峻考驗。其安裝必須確保與周圍表面齊平,避免產生額外的氣動干擾;同時,引線的隔熱和信號抗干擾處理也至關重要。
圓箔式熱流傳感器以其較好的動態響應能力和測量精度,成為揭示高速飛行器表面“火海”真相的關鍵工具。它提供的寶貴數據,是人類征服空天、實現安全高速飛行關鍵的基石。